最新消息
新興傳染病~猴痘知多少?
111年5月起,歐美等地區發生猴痘流行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亦於111年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並於本年2月15日宣布維持PHEIC;此波猴痘疫情自111年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截至本年3月10日全球累計報告病例數逾8.6萬例,其中以美洲(58,750例)及歐洲(25,859例)區域病例數最多,我國鄰近國家或地區,新加坡、日本、泰國、韓國、香港等亦有報告病例。我國亦已於111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本年3月14日累計確診12例個案,包括7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病例。
有鑑於國內已出現猴痘本土案例,加以各國邊境檢疫政策逐步鬆綁,人員交流漸頻繁,且猴痘病毒感染潛伏期可長達21天,民眾感染風險提升,為強化社會大眾猴痘防治知能與風險意識,請教職員工生務必知曉~
(1)猴痘主要的傳播方式係透過密切接觸確定個案的皮疹或體液造成(包含:任何形式的性接觸、擁抱、親吻等),其他的傳播方式如飛沫傳染(但需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接觸受汙染的物品表面或感染的動物等。
(2)疑似猴痘感染症狀,如:出現不同型態的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於臉部、四肢及生殖器等部位),可能伴隨症狀,如:發燒(≥38°C)、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背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如有相關症狀,請佩戴口罩並就醫。
檢附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製作之猴痘衛教單張如附,其他衛教宣導文宣、教材或影片等,可至該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項下查詢。
落實個人衛生習慣 遠離諾羅病毒威脅
一.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症狀通報系統資料顯示本年3月5日至3月11日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人次高達16萬5,230人次,且高於去年同期。另依該署症狀通報系統資料顯示,本年截至3月13日,國內已通報204起腹瀉群聚事件,其中檢出病原為諾羅病毒即佔149起,腹瀉群聚發生地點則以餐飲業最多(88起),其次為學校(71起)及人口密集機構(23起)
二.諾羅病毒為病毒性腸胃炎常見致病原,具高傳染性,主要是經由攝食遭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含有病毒的嘔吐物飛沫而感染,其主要流行季節為每年11月至隔年3月間。
三.請各單位落實諾羅病毒防疫措施,相關防疫作為如下:
(一)加強教職員工生(含宿舍管理人員、餐飲從業人員)衛生教育宣導:包括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生飲、不生食,與他人共食時應使用公筷母匙,並養成勤洗手的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倘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頭痛及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並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
(二)提供完善充足的洗手設備及安全用水:確實檢視校園內應提供完善充足的洗手設備,並備有肥皂或洗手乳,以利維護個人衛生;與人體接觸之水源如飲用水及洗手用水應採用自來水,如無自來水供應之學校應確實消毒、過濾始可使用。
(三)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及校外教學慎選供餐業者:學校外購盒餐食品或團體膳食之廠商(含校外教學供餐業者),應取得政府機關優良食品標誌驗證或經衛生福利主管機關稽查、抽驗、評鑑為衛生優良者。本校設有廚房之場管單位,應指定專人督導,食物應澈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貝類水產品);外訂盒餐者,應派員或委託代表到廠了解供應食材來源、環境衛生及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等措施。
(四)落實生病人員不上班、不上課:餐飲從業人員(廚工)如有諾羅病毒感染症狀應停止處理食物;確診為諾羅病毒感染之教職員工生及餐飲從業人員,應停止上班、上課,待症狀解除48小時後才可恢復上班上課。
(五)加強環境清潔消毒及清理者防護作為:針對腹瀉患者之嘔吐物、排泄物及室內環境空間務必做好清潔消毒,清理者請戴上口罩及手套,完成清理工作後,務必以肥皂與清水澈底洗手。環境消毒與嘔吐物及排泄物消毒處理請參閱「學校病毒性腸胃炎防治手冊」。
(六)落實通報:如有疑似腹瀉群聚事件發生,應儘速通報本校身心健康中心與學安中心,以利後續通報轄區衛生機關,及配合衛生單位採行感染管制與消毒等防疫措施。
時值水痘好發季節,敬請教職員工生注意自身健康狀況以防範水痘傳染!
親愛的教職員工生:
時值具高傳染性的水痘好發季節,敬請教職員工生注意自身健康狀況以防範水痘傳染!
一、認識水痘:
水痘是一種常見由病毒傳染的疾。它皰疹之帶狀病毒所引起的。這種也能帶狀皰疹。當出了水痘之後,通常不會再受感染然而這的病毒以潛伏的狀態留在體內的神經組織。它可能稍後時期受引發而造成帶皰疹(俗稱皮蛇)。當水痘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便由空氣中散播開來與出相接觸也會受感染(皮膚及紅疹的分泌物)。
水痘發病初期在紅疹出現前的1–2天會出現輕微發燒(37.5–39℃)、疲倦、食慾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之後開始出現紅疹,並逐漸發展成紅丘疹、水疱疹、膿疱疹,最後結痂痊癒。水疱在身體的分布,是由臉、頭皮往軀幹四肢延伸,之後全身性皮疹逐漸快速顯現並變成水疱,最後留下粒狀痂皮(通常約於2‐4週內痊癒)。
二、預防方法 :
- 預防接種:水痘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接種後約有95%的人可產生抗體,可維持至少7年以上。而成人仍有部份於接種疫苗後感染水痘,但感染後的症狀較為減輕。未具免疫力者,可至醫療院所經醫師評估後接種水痘疫苗。
- 出現疑似感染症狀,應配戴口罩並穿著長袖衣褲,儘速就醫,經確診後請勿上課、上班,避免傳染他人。
- 確診個案應遵醫囑返家落實自主健康管理,直到水痘變乾結痂為止,或經醫師評估可返校正常上班上課。
- 接觸者:
(1)接觸者應維持良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洗手並採取自主健康監測,期限為「與罹病者最後接觸日起算21天為止」,可正常上班上課,期間若出現疑似感染症狀,應配戴口罩並穿上長袖衣褲,儘速就醫。
(2)暴露後預防措施:不具有水痘抗體者可於暴露後72小時內注射水痘疫苗,至遲於5天內接種仍可提供7成保護力,以減輕疾病嚴重度,即使超過5天後接種,仍可提供後續保護力。惟水痘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接種水痘疫苗前仍應先經醫師評估,排除接種禁忌。
有關水痘傳染病防治相關資訊,請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 https://reurl.cc/Kx27Nj
本校疫情通報專線:校安中心0919099119、身心健康中心02-82377425
身心健康中心關心您的健康
不生食勤洗手,諾羅病毒遠離我
諾羅病毒之傳染力及散播力非常快速、廣泛,在病毒顆粒極少量下即可能致病,每年11月至隔年3月為其流行季節,且常透過糞口途徑或受污染之食品及水源傳染,造成患者腹痛、水漾腹瀉及嘔吐等,部分患者更可能有發燒等症狀。
請依循下列原則,遠離諾羅病毒威脅~
1.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都需澈底洗淨,有傷口要先包紮。
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衛生,用水也必須乾淨無虞。
3.要生熟食分開: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避免交叉污染。
4.要澈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 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5.要注意保存溫度:低於7℃ 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室溫不宜放置過久。
持續落實防疫作為 守護校園及師生安全
親愛的師生同仁:
面對COVID-19(武漢肺炎)全球性疫情的變化,在國內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及大家的團結努力下,疫情趨於平穩,但防疫工作仍不能輕忽!是以學校仍持續持續辦理各項防疫工作以守護師生及校園的安全,在全球疫情危機仍延燒的時刻,務請全校師生同仁持續配合:
保持社交距離
當您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之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如醫療院所、人口密集機構、大眾運輸場站或車廂、賣場或市集、教育學習場所、休閒娛樂場所、宗教場所及大型活動時,請佩戴口罩,並養成勤洗手、咳嗽禮節等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保護自己與他人。
返台人員應遵守14天居家檢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
近期自國外返台的師生同仁,應落實14天居家檢疫,並於14天居家檢疫期滿後,依中央流行疫請指揮中心規定繼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出入全程戴口罩,應盡量避免前往公眾場合、人潮聚集處,所以不能入校上課、參加校內各項活動。
入住學校宿舍之境外同學,也請在宿舍內遵守出入全程戴口罩,避免前往公眾場合、人潮聚集處,不入校上課、不參加校內各項活動之7天自主健康管理規定。
防疫工作是一場馬拉松耐力戰,讓我們一起加入『防疫新生活運動:安、靜、能、繫、望』,落實自我身心防護,也能放鬆享受生活~
- 安全:
戴口罩、勤洗手,維護自己的安全。 - 平靜:
觀看疫情資訊,每日不超過30分鐘,避免過渡焦慮。 - 提升能力:
均衡飲食與運動,吸收防疫知識,增加免疫力與對抗疫情的能力。 - 聯繫:
多與親友聯繫,相互支持與鼓勵。 - 保持希望:
只要大家共同合作,一定能戰勝疫情。
※ 當您因疫情感到焦慮與緊張時,可以與我們聯繫,讓我們一起面對與度過。防疫心理諮詢電話:0905-056271!
學務處身心健康中心關心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