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藝文中心影展系列】《邊界移動兩百年》
《邊界移動兩百年》
時間:105年05月05日(四)19:00-21:30
地點:藝文中心視聽館
鍾適芳│2013│108分│臺灣│HDCAM│彩色│普│中、英文字幕
得獎或入圍紀錄: 獲選 2015漢堡電影節 FilmFestHamburg Asia Express單元、2014女性影展臺灣競賽首獎、入圍 2014臺北電影獎、2014 TIDF國際紀錄片影展臺灣競賽片。
映後座談出席貴賓:導演鍾適芳
《邊界移動兩百年》是一部關於印度華人移民的紀錄片。18 世紀末,華人開始移入印度,歷經兩百年不同政權輪替,直到近年第一位華人明星躍入寶萊塢,華人的地位、階級開始在種姓制度的社會邊界移動……本片採集移民者對當地政治、經濟、種族等面向的態度,溯源印度華人的遷徙史。
鍾適芳:「其實印度知識分子圈子對中國區非常好奇,因為雖然他們和華人一起住在加爾各答,但很難進入那個文化圈。由於我的華人臉孔,在很多社交場合,大家一看到我就會聊起文化上的問題,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們在經過長期研究、整個團隊真正要出去拍攝時,第一個開工就是過新年的場景。現在的華人區就是一個大的貧民窟,環境非常惡劣,在那裡長時間拍攝真的很辛苦。後來印度團隊才跟我說,一直到現在,他們跟華人之間還是有無形的緊張、隔閡,這是身為華人的我當時沒有感覺到的,也是我後來選擇在片中談得較多的部分—那就是華人和印度主流社會的隔闔。」
鍾適芳│導演
1993 年創立臺灣獨立音樂廠牌「大大樹音樂圖像」,自此成為臺灣獨立音樂的重要推手。2010 年她在印度的旅行,與加爾各答華人移民的相遇促成了紀錄片《邊界移動兩百年》的誕生,在臺灣客家電視台支持下,她帶領著臺灣、德國、印度與印尼的藝術家、工作團隊,完成她的第一部影像作品。
(《邊界移動兩百年》影片感謝客家委員會、客家電視台提供。)
【藝文中心影展系列】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_《靈山》
【生命的風景】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合辦單位:藝文中心、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靈山》
時間:105年03月31日(四)19:00-20:40
地點:藝文中心視聽館
蘇弘恩│2015│61分│臺灣│16mm│彩色│護│中、英文字幕
得獎或入圍紀錄:入圍2015金穗獎、2015南方影展首獎、2016捷克人權影展邀請出席放映座談。
映後座談出席貴賓:導演蘇弘恩
近百年來,臺灣這個島嶼,經歷過許多不同政權的統治,從荷蘭、西班牙、日本到現在的中華民國政府,各種外來政權在這個島嶼上留下的痕跡,唯有島上的原住民親身經歷過。在這個過程中,原住民一直處在被統治者的位置上,不僅自身文化發生改變,同時被賦予各種不同的稱呼,成為當代政權宣傳政績的工具,帶來大量的刻板印象及歧視。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一個太魯閣族的老人,藉由他的生活狀態與歷史記憶做連結,穿插資料影像為佐證,看見當代政策帶給原住民的影響及變遷。最後,從老人的狩獵過程,體現原住民文化的精隨,與「正名」的歷史做呼應,象徵其發聲權及主體性的回歸。
蘇弘恩│導演
出生於臺灣,目前就讀於世新大學的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研究所,原住民跟臺灣人的混血兒,穿梭在這兩種身份之間,讓他跨過既有印象來觀察這個世界。曾經在原住民的攝影比賽中得到優勝,也曾經入圍過公視的環保短片競賽,這部作品《靈山》得到原住民文化基金會的補助。目前專注於原住民及社會議題的創作。
【藝文中心影展系列】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_《那一片湛藍無垠的海洋》
【生命的風景】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合辦單位:藝文中心、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那一片湛藍無垠的海洋》
時間:105年03月15日(二)19:00-20:50
地點:藝文中心視聽館
喇外.達賴│2015│70分│臺灣│8mmHD│彩色│普│中、英文字幕
映後座談出席貴賓:導演喇外.達賴
作者喇外的父親自喇外還未達學齡便上船擔任船員的工作,喇外從此只能每隔一、兩年随母親自臺東搭公路局金馬號到高雄港探望父親。這是阿美族人在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共同的命運。2013年4月,喇外帶著攝影機,藉紀錄六個阿美族船員的機會,自南太平洋一個美屬島嶼-波納貝,登上了來自臺灣的海滿號遠洋漁船,随船出海拍攝圍網作業過程。為期二十幾天海上的拍攝工作,深刻體會了船員緊繃艱辛的工作與生活。到底,父親二十幾年的船員生涯,又是怎麼熬過來的?而隨導演上船拍攝的唯一伙伴,正是擔任攝影的兒子-馬耀喇外。
喇外.達賴│導演
1961年生。臺灣臺東阿美族人,18歲高職畢業即北上闖蕩。從事過建築繪圖員、板模工、作業員等工作,當兵前半年幸運當了餐廳民歌手。由於自小愛好繪畫,因此當兵退伍以後執意從事跟美術有關的工作,幸運毛遂自薦得到了室內設計師助理的學習機會,27歲成立了個人工作室。38歲那年參加了吳乙峰老師的地方紀錄人員培訓班之後,才開始用影像紀錄關於阿美族人的故事。
作品列表│
1998-新樂園
2008-稻田裡的豐年祭
2011-失落的海平線
2015-那一片無垠的湛藍海洋
【藝文中心影展系列】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_《古諾楓之歌》
【生命的風景】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合辦單位:藝文中心、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古諾楓之歌》
時間:105年03月29日(二)19:00-21:00
地點:藝文中心視聽館
萬蓓琪、王盈舜│2015│77分│臺灣│HD│彩色│普│中、英文字幕
映後座談出席貴賓:導演萬蓓琪、王盈舜之一
古諾楓是古風部落舊名,布農語的意思是「遍生茵蔯蒿」的地方。卓楓國小的孩子們出生在這裡、在這裡讀書成長。部落規模不大,所以他們彼此親如家人;因為歌聲,所以他們四處比賽、表演,全國皆聞;全校只有 23人,所以他們始終面臨著廢/併校的焦慮。這是一個關於(多種意義下的)偏鄉的故事。以三個學生(家庭)為主要拍攝對象,從他們的生活、眼中和話語來串起卓楓國小與古風部落的現況和故事;關於布農族、關於部落遠景、關於大家對教育的想像、關於孩子們的歌聲,關於幸福。
萬蓓琪│導演
臺大外文系及臺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畢業,因緣際會加入李道明的多面向藝術工作室,開始參與紀錄片的拍攝與製作,擔任編導、企劃研究及製作人。目前為自由影像工作者。長期關注邊緣以及離散社群,數度行走泰緬邊境、印度與多明尼加等第三世界國家,製作多部援外工作隊的影像紀錄。主題專長興趣在歷史人文議題與社會變遷,共同製作及個人編導作品多次參與國內外影展,作品散見於公共電視台以及獨立影展。2014年完成由The Asian Pitch(亞州紀錄片提案會)獲選的作品,《江湖少女》。
王盈舜│導演
清華大學電機系學士,臺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藝術創作碩士(MFA),曾任多面向藝術工作室編導攝影,現多以團隊共同合作方式製作紀錄片,並曾擔任多部紀錄片攝影。重要編導經歷如《阿山》(入圍2002年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臺灣獎),《男性基本教練》(2012年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紀錄之蝕專題放映)等。
【藝文中心影展系列】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_《卡薩布蘭加我的愛》
【生命的風景】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合辦單位:藝文中心、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卡薩布蘭加我的愛》
時間:105年03月11日(五)20:20-21:40
地點:藝文中心視聽館
約翰.斯萊特利│2013│78分│美國│16mm│彩色│普│中、英文字幕
得獎或入圍紀錄:舊金山電影協會-特別首映、2012年杜拜國際影展-世界首映、2012年義大利佛羅倫斯-歐洲首映、2013年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美洲首映
一部從摩洛哥觀點看好萊塢與阿拉伯世界糾纏不清的關係的非傳統公路電影。
《卡薩布蘭加我的愛》是一部現代公路電影,它封裝著電視與戰爭爭奪頭條新聞和佔據想像,在更為複雜與破碎的生活本質中。利用電影作為一張昨日的好萊塢與今日的摩洛哥之間的路線圖,《卡薩布蘭加我的愛》提供了一個好萊塢和阿拉伯/穆斯林世界間長期互相交織在摩洛哥的關係之觀點,也提供一部較枯燥的批判外,更多關於媒體文化影響的影片。
然而,這部影片以一個人和其幽默感來看待好萊塢電影對於人們想像力的影響,以及給予摩洛哥的(我們的電影集「臨時演員」)一個頂嘴的機會─用他們聰明、機智且瘋狂的巧妙方法。《卡薩布蘭加我的愛》用電影製作程序的方式轉換「偉大的美國故事」當作主軸,並給好萊塢和美國一個屬於它自己的故事。
約翰.斯萊特利│導演
導演約翰的初啼試聲影片:《卡薩布蘭加我的愛》(最近才被紐約時報專題介紹)在杜拜國際電影節世界首映,接著整個2013年就在世界各大電影節播出。身為一個製作人及導演,約翰曾和各式各樣多才多藝的電影人合作,包含兩次金像獎得主的攝影師哈斯克爾.維克斯勒。在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讀時,他即獲得麥高恩獎的最佳紀錄片攝影、Drown獎的最佳動畫製作和埃德加.布羅考影片獎學金,更曾擔任伊莎貝.雨蓓的助理。他有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及數位媒體的藝術創作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