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駐校藝術家計畫】「全球監禁‧在地流放」工作坊
【駐校藝術家工作坊】
《全球監禁‧在地流放》工作坊
時間:詳見授課大綱
地點:藝文中心Art Hub或370215多功能教室
授課講師:陳界仁(藝術家)
輔導老師:郭力昕(本校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文/陳界仁
在談藝術與美學之前,或許我們需先面對已無法再迴避的當代課題——在臺灣的主流歷史敘述中,談起臺灣的社會變革,總會從 1980年代末,解嚴前後以來的「民主化運動」作為敘事主軸。然而,在這個無所不在的歷史敘述中,卻沒有告訴我們:1980年代至今,也是從英國的柴契爾政權、美國的雷根政權起,開始向全球推動極端私有制的「新自由主義」時期;此後,在臺灣的政府、政黨、資本家、媒體的集體共謀下,長期以「改革」之名,不斷宣揚採取「勞動彈性化」政策——亦即以臨時工、短期契約工、部分工時者、派遣工等「非典型雇用」,取代過去長期契約、終身契約的「典型雇用」,才可提昇臺灣企業的競爭力,進而促進臺灣的經濟成長。
然而,二十幾年過去了,除了過去「典型雇用」下的工人,因產業外移、資方惡性關廠而大量失業外,一代代的年輕人,更在畢業後,僅能成為資方既無需負擔其社會保險、職災責任或資遣費,甚至工資被人力仲介公司抽成下的短期、臨時、兼職、外包或派遣工等惡劣就業選項中,淪為被不斷「在地流放」的原子化個體。而資產階級專政的「民主化運動」神話,依舊壟斷新舊媒體,繼續向人民宣稱「改變」即將到來。
如果說,藝術是關於如何表達個體感性的方法,那麼,在我們談藝術與美學之前,
或許我們該先問:是什麼樣的體制,剝奪了我們從事感性生產的權利與閒暇?
或許我們該先問:是什麼樣的話語策略,一再地將「剝奪」與「自由」劃上等號?
或許我們該先問:為什麼那被「在地流放」的惶惶感受,是如此地難以說出?
答案或許不在遠方,不在媒體與「專家」們類學術語言的宣講中,不在那如密碼般的經濟術語內,而就在我們願不願意直接面對——我們為何會被「在地流放」的切身經驗,以及「剝奪」為何會被不斷的合理化,甚至滲入我們集體「自我貶抑」的潛意識。
這個工作坊,不直接討論什麼是更新、更實驗的美學形式,而將聚焦在對「民主化運動」神話的解魅。換言之,只有對統治話語進行解魅,那被「在地流放」下的惶惶感受,才可能以各種形式說出,而無論那說出的話語有多素樸、甚至如口吃般的斷裂,都可能為真正「平等」的生活方式與精神生產,建構更合理的社會基礎。
工作坊報名注意事項
- 招生對象:校內同學、教職員工;校外對藝術創作有興趣的朋友。
- 招生名額:二十人,視報名人數調整錄取名額。
- 報名期間:105年1月28日至2月21日。
- 報名方式:申請人提出一份約五百字至八百字對「全球監禁.在地流放」議題的想法或回應。
- 甄選:依申請人所提供的報告,由授課老師審核資格。
- 通知:105年2月25-26日通知入選學員上課時間、地點及閱讀資料。
- 義務:
- 課程內容密度高,學員需全程參與課程,並依時程提出創作概念或計畫,且參與期末呈現分享會。
- 本中心將安排攝影與錄影全程紀錄課程,參與學員同意該影像紀錄無償使用於政大相關活動。
- 期末呈現,若有意願展覽作品之學員,需自行負擔展出相關製作、器材、作品運輸、保險等費用,由本中心免費提供展覽空間。
- 上課期間由學員自理交通及用餐,若有臨時安排之校外參訪行程,亦同前項。
- 未事先請假而缺席課程的學員,將取消工作坊學員資格。
- 工作坊聯絡人:藝文中心 張小姐 02-29393091#63394, e-mail:chy10671@gmail.com。
- 授課時間及內容:
| 上課日期/時間 | 內容 | 授課講師 | 
| 3月5日(六) 10:00-17:00 | ◎說明上課內容、時間、期末呈現方式。 ◎形成「非典勞動」現象的全球、台灣脈絡,以及實際運動經驗。 | 陳界仁 郭力昕 
 | 
| 3月27日(日)10:00-17:00 | ◎「非典勞動者」如何組織產業工會、自我組織、工作經驗交換等。結合第一次的課程內容,引導學員討論、想像日常生活中的抵抗或互助方法。 | 陳界仁 郭力昕 | 
| 4月30日(六)10:00-17:00 | ◎前兩次課的學習總結討論,討論如何將上課知識和學員調查經驗,轉成廣義的藝術形式。 | 陳界仁 郭力昕 | 
| 5月13日(五)19:00-22:00 | ◎學員創作或計劃發展的進度報告。若過程中若有問題,可提出與工作坊導師討論。 | 郭力昕 | 
| 6月3日(五)19:00-22:00、 6月4日(六)10:00-17:00 | ◎期末呈現分享,開放校內師生參加。 | 陳界仁 郭力昕 |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Traditional) Afrikaans
 Afrikaans Albanian
 Albanian Amharic
 Amharic Arabic
 Arabic Armenian
 Armenian Azerbaijani
 Azerbaijani Basque
 Basque Belarusian
 Belarusian Bengali
 Bengali Bosnian
 Bosnian Bulgarian
 Bulgarian Catalan
 Catalan Cebuano
 Cebuano Chichewa
 Chichewa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Simplified) Corsican
 Corsican Croatian
 Croatian Czech
 Czech Danish
 Danish Dutch
 Dutch English
 English Esperanto
 Esperanto Estonian
 Estonian Filipino
 Filipino Finnish
 Finnish French
 French Frisian
 Frisian Galician
 Galician Georgian
 Georgian German
 German Greek
 Greek Gujarati
 Gujarati Haitian Creole
 Haitian Creole Hausa
 Hausa Hawaiian
 Hawaiian Hebrew
 Hebrew Hindi
 Hindi Hmong
 Hmong Hungarian
 Hungarian Icelandic
 Icelandic Igbo
 Igbo Indonesian
 Indonesian Irish
 Irish Italian
 Italian Japanese
 Japanese Javanese
 Javanese Kannada
 Kannada Kazakh
 Kazakh Khmer
 Khmer Korean
 Korean Kurdish (Kurmanji)
 Kurdish (Kurmanji) Kyrgyz
 Kyrgyz Lao
 Lao Latin
 Latin Latvian
 Latvian Lithuanian
 Lithuanian Macedonian
 Macedonian Malagasy
 Malagasy Malay
 Malay Malayalam
 Malayalam Maltese
 Maltese Maori
 Maori Marathi
 Marathi Mongolian
 Mongolian Myanmar (Burmese)
 Myanmar (Burmese) Nepali
 Nepali Norwegian
 Norwegian Pashto
 Pashto Persian
 Persian Polish
 Polish Portuguese
 Portuguese Punjabi
 Punjabi Romanian
 Romanian Russian
 Russian Samoan
 Samoan Scottish Gaelic
 Scottish Gaelic Serbian
 Serbian Sesotho
 Sesotho Shona
 Shona Sindhi
 Sindhi Sinhala
 Sinhala Slovak
 Slovak Slovenian
 Slovenian Somali
 Somali Spanish
 Spanish Sudanese
 Sudanese Swahili
 Swahili Swedish
 Swedish Tajik
 Tajik Tamil
 Tamil Telugu
 Telugu Thai
 Thai Turkish
 Turkish Ukrainian
 Ukrainian Urdu
 Urdu Uzbek
 Uzbek Vietnamese
 Vietnamese Welsh
 Welsh Xhosa
 Xhosa Yiddish
 Yiddish Yoruba
 Yoruba Zulu
 Zu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