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原名「生活管理組」,69年3月更名「生活輔導組」,97年2月與僑生輔導組合併為「生活事務暨僑生輔導組」,100年7月納入陸生輔導業務。目前業務主要劃分為「學生生活事務」、「僑生輔導」以及「陸生輔導」三部分。提供各項獎補助措施,營造友善校園環境,使學生安定就學;促進本地生與境外生交流與融合,推展校園多元文化。本組主要業務包括:學生生活事務學生助學措施僑生輔導業務陸生輔導業務各單位使用學務處助學金專區等。

如欲查閱各項詳細業務與法規表單,請按左上角功能按鈕 Menu Button 。各項公告與最新消息,請參閱以下列表。

【表演系列】《Doll HoUse》

Doll HoUse

時間:106.3.30. ()19:30-21:00

地點:藝文中心視聽館

表演團隊:娩娩工作室

編劇/導演:林唐聿

製作人:沈敏惠、賴玟君

    員:朱家儀、賴玟君、胡書綿、 郭佩佳、 楊瑩瑩、 鍾婕安

化妝設計:張芝維

服裝設計:朱珉萱

音樂設計:周莉婷

音樂執行:胡祐銘

舞台/燈光設計:魏匡正

平面設計:廖原慶

設計助理:廖浩竹

技術協力:王廣耘、郭芃希、劉至芸

*本場次演出結束後,將安排20分鐘演後交流。

報名連結: https://goo.gl/cwFgs5

關於Doll HoUse

曾在新聞上看見日本研發擬真機器人的測試發表。在視頻裡看見細微表情,如眨眼、點頭與搖頭、張嘴等等細微動作都幾近逼真程度,甚至已在機場執行簡單對話與指令的擬真機器人。儘管電影中不乏這樣的高科技故事與人物,但在真實世界中實際看見這個實體,讓我感到非常震驚。除了震驚科技的突飛猛進,更震驚於自己有生之年居然就已經可以看見這樣的發展可能實際發生。

進而去觀察充氣娃娃、矽膠娃娃的生產過程,發現人類對於「擬真」的程度日益加劇。在矽膠娃娃生產全球、需求者絡繹不絕且強烈追求矽膠娃娃的逼真,如毛髮、皮膚、關節與性器特徵及觸感都要逼進真人的程度下,「矽膠娃娃擬人機器化」的方向愈發明確且需要被生產製造。人類的需求量大增同時顯示了新的人際關係定義,即孤獨與陪伴的需要不再只有「人類」的選擇,而是可以選擇一個「擬真」的對象一起生活。在新聞中已見許多人選擇擬真娃娃作為人生伴侶,不需要擔心另一半的情緒與情感或思想問題、與之一同吃喝拉撒睡、從事性行為,甚至四處遊玩或參與人生的拍照記錄。儼然與真人無異的新型態生活模式其實早已快要變成稀鬆平常的現象。

而究竟我們要追求「擬真」到什麼程度才會覺得滿意?在與一具不會動的擬真矽膠娃娃,就能達到的夢幻生活模式,還是會有不滿足?是否會進一步希望它能夠與自己對談、與自己分享天氣冷熱與食物品嚐?是否能夠真的與自己一起入睡做夢?是否能夠有某種程度的思考與互動?是否希望能夠與之享有真實的情感交流?或更多?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