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藝文中心展覽系列】攝影專題講座_《迴返計畫》專題演講

【攝影專題講座】

《迴返計畫》專題演講

時間:105年3月17日(四)19:00-21:00

地點:藝文中心Art Hub

主持人:郭力昕(本校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講者:王聖閎(藝評家)、陳光興(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陳敬寶(藝術家)

陳敬寶從2001年開始,在他任教的鄧公國小,以「再演出」(reenactment)的形式,再現國小學童在校園裡「非官方」的生活樣態。是臺灣當時相對少數有意識地以「編導」(directorial)攝影模式進行的攝影創作計劃。「鄧公計劃」在2009年轉換為學童和他們的父母,校園生活訪查(A4尺寸文件的書寫與圖繪)和編導攝影的結合,更明確地指向記憶的再現:此即後期的《迴返計畫》。 

《迴返計畫》最初在臺北市老松國小進行,後來更有機會在日本橫濱、韓國安山、中國上海等地,完成了東北亞小規模的區域工作。

《迴返計畫》於工作策略的演變,並以亞洲局部作為查訪的田野,一定程度溢出此間對「傳統」攝影的理解與實踐,與當代藝術有所聯結。

本場專題講座,期待由藝術評論與文化研究等面向,深入開展此攝影藝術計劃的理解與意義。

王聖閎
藝評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講師,長期參與臺灣當代藝術評論的寫作與討論,主要關注領域為臺灣當代觀念性藝術實踐、行為藝術、當代繪畫發展,並逐步擴及雙年展觀察、抗爭運動/抗爭影像、當代攝影、行為錄像裝置等領域。文章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藝術家》、《藝外Artitude》、《藝術觀點ACT》、《現代美術》等專業藝術雜誌及美術館出版刊物。王聖閎於2009年獲得「臺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特別獎,並於2015年獲得第九屆數位藝術評論獎首獎。

陳光興
任職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同時負責亞太/文化研究室,曾任教新竹清華大學二十年,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客座研究員、韓國延世大學、北京清華大學、上海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客座教授。著有 Asia as method: towards deimperializati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0),《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2006)、《帝國之眼》(2003;漢城,韓文版)、《媒體/文化批判的人民民主主逃逸路線》(1992)。近年參與推動「西天中土─印中社會思想對話」與「亞洲現代思想計畫」,於上海雙年展策展「2012亞洲思想界上海論壇」,組織亞洲各地「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2015系列論壇。《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的成員,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s與《人間思想》刊的共同主編。

陳敬寶

1996年就讀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攝影系,三年後以傑出成就獎獲得美術學士學位;2013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他在攝影生涯的初始階段,就著眼於攝影藝術不同的面向。陳敬寶以《片刻濃妝:檳榔西施》系列紀實肖像的作品受到注目;《迴返計劃》藉被攝者的文件書寫,與擺拍式攝影來探討現實、真實與記憶的微妙界域;「天上人間」系列則藉由拍攝與民宅比鄰的小廟與墳墓,以「住屋」為隱喻,探討幽微的生死學;同時將臺灣描繪為神、人與亡靈共居的土地。近年來進行的「尋常人家」系列,則著重於描繪記錄當代臺灣人居家生活的樣態。陳敬寶於2008年獲頒日本北海道東川賞,目前住居工作於臺灣新北市。